黃曲霉毒素熒光定量檢測卡主要的結構為二呋喃環及香豆素。目前已發現的20多種黃曲霉毒結構之中,常見的有 AFB1、AFB2、AFG1、AFG2,其中黃曲霉毒素 B1(AFB1) 毒性zui強,被癌癥研究機構IARC劃定為 IA類致癌物。由于黃曲霉和寄生曲霉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廣,而且很多食品基質本身的濕度為菌落的繁殖和毒素的產生提供了有利條件,農作物在田間受到黃曲霉的污染,收割后貯藏過程中如溫度和濕度適宜,黃曲霉孢子會大量繁殖產生更多的毒素,在糧食和飼料的貯藏過程中不可避免產生毒素。
黃曲霉毒素M1(AFM1) 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層析定量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析的原理,樣本中若含有AFM1,則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會與熒光微球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反應,抑制抗體和NC 膜檢測線上AFM1 - MSA 偶聯物的結合。隨著樣本中AFM1 含量的升高,結合于檢測線上的抗體量減少,相應的檢測線熒光強度也隨之變弱。使用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層析檢測儀讀數,可定量的測出樣本中AFM1 的含量。
黃曲霉毒素熒光定量檢測卡試驗方法:
1、樣品的前處理:
取具有代表性的待測樣品500g,用小型粉碎機粉碎1min后過20目篩,收集過篩的細小樣品。稱取1.0±0.02g過篩的樣品于10mL離心管中,加入5mL提取液,用漩渦混勻儀震蕩5min(或者搖床振蕩10min)后,4000RPM離心1min,取上清。
2、檢測過程:
取50μL離心上清液加入500μL樣品稀釋液中,用漩渦混勻器混勻3-5s,然后取100μL加入到黃曲霉毒素B1熒光定量快速檢測卡的加樣孔中,置于37℃恒溫孵育器中溫育10min后,將試紙條插入熒光免疫定量分析儀中讀數,即為樣品的實際檢測濃度。當檢測值大于5000μg/kg時,可用提取液將離心上清液稀釋5倍后再進行檢測,所得讀數值乘以對應的稀釋倍數即為終的檢驗結果。